【now.com財經】又到歲晚,臨近蛇年,按照本欄多年來傳統當然會替各位讀者,預測接下來12個月的寫字樓及租賃市道走勢;一如既往,筆者不懂玄學也非憑空杜撰,而是會按照歷史數據紀錄,再結合筆者從事商廈代理的老本行經驗,整理出貼近現實的分析。
回顧有紀錄的過去3個蛇年,呈現「兩升一跌」格局:首先帶大家返回1989年,當時由於政治上風波,經濟各環節自然受衝擊,如單日跌近600點的「小股災」,對當時還未到3,000點的港股市場影響不小,隨後銀行收緊信貸,更令住宅成交下降。
不過面對困境,當時商界積極轉型,逐步放棄出現收縮的製造及輕工業,改為開拓轉口港角色,在貨櫃處理量方面登上全球第1位,加上金融業受惠低稅率政策發展,奠定日後的繁榮基礎,種種因素下當時寫字樓租金竟按年大升逾61%,非常誇張。
時間來到2001年,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「科網熱潮」爆破,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不久,資訊科技相關的大企業受到憧憬和追捧,但隨著網絡零售商的實際業績欠佳,部分科網公司花光資金後就停止交易,除了股價大跌,甚至有宣布破產清盤。
所謂期待愈大,失望愈大,許多散戶或投資機構都受到影響,從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紀錄就看到,該次蛇年香港寫字樓租金水平下跌了大約兩成,很大程度就是拜「科網熱潮」消退導致;而經歷完一次暴升、一次急跌,對上一個蛇年走勢則平穩得多。
2013年時候,香港經濟開始擺脫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,雖然美國聯儲局減買資產引人憂慮,但本地需求帶來支持,貨幣及外匯市場運作暢順,息口及失業率都處於低水平,造就當年的寫字樓租金微升0.8%,為之後的一輪升勢鋪平道路。
綜合過往三個蛇年「升、跌、升」的規律,再看看眼前市況,筆者推測2025蛇年寫字樓租金,還是以向下跌機會較大,畢竟商廈新供應陸續有來,需求卻反覆偏軟,坦白說基本也只能維持過往四至五年的膠著情況,租務成交數目亦很難有大驚喜。
筆者今年最大顧慮,就是銀行開始向投資者「Call Loan」或者要求補差價,假如非個別例子,而愈追愈積極,令更多投資者把手上資產緊急變賣,其售價將低於市值,新買家或以「斷崖式」租金招租,這就有機會使到寫字樓租金今年出現較深調整。
相反,倘若銀行取態溫和,市場又無發生特別負面消息,那麼投資者一息尚存,全年計本地商廈維持跌大約百分之5至7則屬於正常不過;蛇年從來講求低調、智慧及韌性,希望大家也與筆者一樣在蛇年靈活走位,於商界系統性風險之中伺機而動。